圣经概览
旧约
創世記
创世记 第1章 概览
创世记 第2章 概览
创世记 第3章 概览
创世记 第4章 概览
创世记 第5章 概览
创世记 第6章 概览
创世记 第7章 概览
创世记 第8章 概览
创世记 第9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1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1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2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3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4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5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6章 概览
次经
新约
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 第1章 概览
马太福音 第2章 概览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罗马书 第1章 概览
罗马书 第2章 概览
罗马书 第3章 概览
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得前书
彼得后书
约翰一书
约翰二书
约翰三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启示录 第1章 概览
启示录 第2章 概览
启示录 第3章 概览
启示录 第4章 概览
启示录 第5章 概览
启示录 第6章 概览
本文档使用「觅思文档专业版」发布
-
+
首页
启示录 第3章 概览
## 给撒狄教会的信 - **3:1** “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上帝的七灵和七颗星的这样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就是名义上你是活的,实际上你是死的。 - **3:2** 你要警醒,坚固那些剩下、快要死的,因为我发现你的行为,在我上帝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 - **3:3** 所以,要记得你所领受和听见的;要遵守,并要悔改。你若不警醒,我必如贼一样来到;我几时来到你那里,你绝不会知道。 - **3:4** 然而,在撒狄你还有几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会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穿的。 - **3:5** 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我也不从生命册上涂去他的名;我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的众使者面前,宣认他的名。 - **3:6** 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B50838;">土耳其撒狄(Sardis,现名Salihli)的位置图(地图来源:Google maps)</p> 撒狄是古代吕底亚(Lydia)的京都,公元前546年为波斯王居鲁士占领后,成了波斯帝国里吕底亚省的省会。塞琉斯王朝时代,撒狄的地位渐次衰微。公元17年该城几乎全部毁于地震,后为罗马皇帝提庇留斥资重建,遂又成为商业重镇。关于此城的宗教,人民特别敬拜西芭丽(Cybeles),即“众神之母”的女神。和另一位宙斯神(Zeus Lydius)。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B50838;">上图:撒狄阿耳忒弥斯(Artemis,即黛安娜)神庙是古希腊世界七大神庙之一,比雅典帕特农(Parthenon)神庙的两倍还要大。背景是撒狄卫城所在的陡峭的山峰。</p> 此城在何时,由何人获得了福音,不得而知,只知道在第二世纪中叶圣墨利(St.Melito)为本城的主教,也知道他写了不少的书籍,只可惜全部佚亡,所以对该城的教会史,亦湮没无闻。约翰写给本城的书信可说是七封书信中相当严厉的一封,不次于致老底嘉教会的书信。“**那有上帝的七灵和七星的**”这一称呼,是引自1:4及1:16,表明耶稣是教会的主,能看透教会的德行和罪过。“**有上帝的七灵**”一句,是说只有主耶稣能派遣圣灵到教会来,参阅约翰福音1:16,14:15、18、26,15:26、27。“**按名你是活的**”是说撒狄教会在世人眼里,好似堪称耶稣的教会,然而在不可欺骗的耶稣眼里,却是有名无实,死去或沉睡的教会。说一个教会或人在灵魂上“死的”或“睡了”是指犯了大罪,或已麻木不仁(帖撒罗尼迦前书5:6;罗马书13:11;以弗所书5:14;马太福音8:22;路加福音15:24;约翰福音5:25;罗马书6:13)。耶稣现在责斥他们,是希望他们悔改,脱离第二次死亡(2:11,20:6、14,21:8)。撒狄教会,尤其是主教,应当及早从这种致死沉睡中苏醒过来,去“**坚固那剩下将要衰微(原文是死)的**”,即坚固那些几乎要陷入死罪的人,以实行耶稣视为齐全的行为,保持那“**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加拉太书5:6)。从前保罗使徒为挽救加拉太信友跌入陷阱,曾要他们回想刚刚信教时的热诚(加拉太书3:1-6);现在约翰也用同样的方法,叫他们回想当初是怎样的热诚,不但听从了上帝的道理,而且也见诸实行;如今要恢复昔日的热诚,只有一条路,即悔改。如果他们不悔改,不儆醒(马太福音26:41),耶稣就要在他们想不到的时候,突来惩罚他们(马太福音24:43)。这里所说的“来”,不一定指耶稣末世的来临,而是指他随时随地所要施行的惩罚(何西阿书1:4,12:3;以赛亚书24:21,27:1)。至于撒城那些“**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信友,是指那些在爱德方面没有冷淡,在信心方面没有听信假使徒谬理的信友。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表示他们要保存恩典,常与上帝密切结合,与上帝相通(约翰一书1:3)。耶稣赐给胜利者的应许,按启示录的神学来看,不但实现于来世,也要实现于今世。此处的恩许包含三种成分:(一)“穿白衣”,是说胜利者在今世蒙受恩典,增加恩典,在来世还要获享耶稣所赐的荣耀(约翰与父17:24);(二)胜利者的名字,不会从生命册上抹去,是说他们要永远作为上帝所拣选的人。这生命册在审判那天,要当众揭开,谁的名字写在里面,谁就永远享受天上的福乐(出埃及记32:32;启示录20:12;腓立比书4:3)。(三)耶稣要在天父及众天使面前,承认胜利者为自己的忠仆(马太福音10:32并注)。 ## 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信 - **3:7** “你要写信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使者,说:‘那神圣、真实的,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这样说: - **3:8** 我知道你的行为。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没有人能关的。我知道你有一点力量,也遵守我的道,没有否认我的名。 - **3:9** 那属撒但会堂的,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犹太人,而是说谎话的,我要使他们来到你脚前下拜,使他们知道我已经爱你了。 - **3:10** 因为你遵守了我坚忍的道,我也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受试炼。 - **3:11** 我必快来,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 - **3:12** 得胜的,我要使他在我上帝的殿中作柱子,他必不再从那里出去。我又要把我上帝的名和我上帝城的名—从天上我上帝那里降下来的新耶路撒冷,和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 - **3:13** 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B50838;">上图:非拉铁非(今土耳其 Alaşehir)的主后7世纪圣约翰教堂遗址。直到现代,非拉铁非仍有教会存在。</p> 非拉铁非拉铁非城是阿塔罗斯二世(公元前159—138年)所建,公元17年与撒狄同时毁于地震,亦同时为罗马皇帝提庇留斥资重建。该城人民为感念提庇留皇帝,改名为新凯撒利亚(Neo-Caesarea),韦斯巴芗皇帝在此名上加上他的姓,称为新凯撒利亚·韦斯巴芗(Neocaesarea Flavia)。非拉铁非拉铁非城人民虽然大都务农为业,但也经商,只是逊于士每拿、推雅推喇、撒狄三城而已。在宗教方面,非拉铁非城人民特别敬拜太阳神阿波罗,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和生育之神狄俄倪索斯。关于非拉铁非城开教的情形,未传于后世,只知该教会非常热心,且有传教的热诚,因此受了耶稣的称赞,而未受到丝毫责备。此处犹如士每拿教会一样,时常受犹太人的迫害,但耶稣预言在那里有不少犹太人必要归化,承认他为自己的基督。大约十余年后殉道者圣伊格纳丢给非拉铁非城信友也写过一封信,这封信使我们更明了约翰所写的:比如圣伊格纳丢在书信6:1提到“假犹太人”的谬说;又在3、4两章也似乎暗示非拉铁非城信友所受和正受着的迫害。7节称呼耶稣的话,大部份引自以赛亚书22:22,但也暗引1:18:“**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一语。“**圣洁、真实**”一句,普通是对上帝的称谓,但约翰常将上帝的属性和德能贴在耶稣身上(1:17、18,2:8,3:1,5:12、13等)。关于7节掌钥的预象本是指以利亚敬,他领受了达味王朝的钥匙,做了希西家君王的大臣(以赛亚书22:22)。如今做大卫的苗裔,以及耶利米所称的“大卫王”的(耶利米书23:5,30:9),就是耶稣基督,他掌握着天父家庭的钥匙(希伯来书3:6)。他虽然交给了以彼得为首席的教会捆绑和释放的钥匙,但他仍掌握着开关的全权(7)。“**我知道你的行为**”一句,是暗示10节要说的:“**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就是遵守了耶稣对坚忍所讲的道理,而没有背弃耶稣(8)。非拉铁非城的信友虽是一个“小群”(路加福音12:32),势力又小,窘难又多,但他们却始终服事耶稣,大胆地明认耶稣。由于他们的忠贞与勇敢,耶稣赏赐了他们两个恩典:(一)“**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8a),即是在宣传福音的事上,他们要获得优良的成绩(参阅使徒行传14:27;哥林多前书16:9;哥林多后书2:12;歌罗西书4:3)。(二)现在难为他们的犹太人,有些却要归入耶稣的羊栈。就如在2:9一样,犹太人在此亦被称为“**撒但一会的**”,因为现在“上帝的以色列”是耶稣立的教会;又因为犹太人窘迫了耶稣的教会,不信仰他是基督,所以他们作的是魔鬼的工作,就是魔鬼的子女(约翰福音8:43-47)。非拉铁非城的犹太人只有“一些人”归化,这句伤感的话,颇与圣保罗所说“**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原文是荣耀)我的职分,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的话相似(罗马书11:13、14)。9节后半句是引自以赛亚书60:14,49:23,43:4,以描写犹太人归化的情形。原来依该处所记,是指外邦人归化犹太教的情形;按依的记载,当外邦人归化时,他们要尊敬以色列人为上帝的长子。如今约翰说:当犹太人进入圣教会时,他们必同样尊敬那些早已信奉耶稣的人。关于犹太人归化的问题,参阅罗马书9、10、11三章和注释。除了这两种恩赐外,耶稣还预言,在将要临于世界的试探中,他要保护非拉铁非城的教会。这“试炼”指未来的迫害,更具体地说,是指那已经开始的末世的迫害(启示录13章;马可福音13:15;帖撒罗尼迦后书2章)。“世上的居民”是指那些不遵守耶稣坚忍教训的人。“**普天下人**”在启示录6:10,8:13,11:10,13:8、14,17:8,与约翰福音所用的“世界”一词,意义相同(参阅约翰福音1:10,14:27、30),同是指反基督的势力(10节)。“**我必快来**”这句不指明时日的话,是警戒信友应时常准备去迎接耶稣,努力争取胜利的花冠(哥林多前书9:24-27)。耶稣应许胜利者两样赏报:(一)在天上耶路撒冷那不可丧失的尊贵地位;约翰在此以坚立不摇的柱子来象征那尊位的不可丧失性(加拉太书2:9),也表示那坚忍到底的信友,必将成为支撑上帝教会的柱石,决不会被逐于天堂之外;反之,那些不忠贞不坚忍的人必要被逐于外(21:27,22:15)。(二)胜利者要以三种名号受祝圣:(a)以上帝的名号受祝圣,(b)以上帝圣城的名号受祝圣(以西结书48:35),(c)以耶稣的新名号受祝圣(19:12;约翰与父17:26)。关于这些恩惠,在21:1-22:5一段有更详尽的论述。 ## 给老底嘉教会的信 - **3:14** “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位阿们、诚信真实的见证者、上帝创造的根源这样说: - **3:15**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 - **3:16** 既然你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我要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 **3:17** 你说:我是富足的,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 **3:18** 我劝你向我买从火中锻炼出来的金子,使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使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抹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 - **3:19** 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 - **3:20**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而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起吃饭。 - **3:21** 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 - **3:22** 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老底嘉是座很古老的城,原名帝奥斯波里斯(Diospolis),后改称罗亚斯(Rhoas),再后经叙利亚王安条克二世(公元前261—246)重修,以纪念他的妻子老底嘉,改为此名。本书信内所形容的一切情况,与此城的光景十分相合。只有一位身历其境的人,才能写的如此生动具体。老底嘉郊外有一温泉,不冷不热,实在是一个沐浴的胜地;但此水不能喝,喝了必使人作呕;耶稣责斥老底嘉信友的比喻,可能即是由此而来。由西塞罗的函件,得知该城有许多钱庄和旅馆。由其他的文献又知此城在工业上也很发达,其最著者为纺毛纱、制药品等工业;再从亚里斯多德和盖伦两人的作品及当时的货币得知此城制的眼药是亚细亚省著名的出品,闻名于全罗马帝国。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B50838;">上图:老底嘉引水渠遗迹。Lycus河在夏季是干涸的,所以老底家人利用虹吸原理设计了复杂的管道,从城市南方引来清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B50838;">上图:老底嘉附近希拉波利斯温泉形成的棉花堡(Pamukkale)景观。</p> 公元61年老底嘉毁于地震,当时罗马皇帝尼禄欲斥资重建,但为该城人谢绝,而由他们自己重建了家园,由此可见他们的财富。宗教方面,此城人民除信仰盛行于亚细亚的混合宗教外,特别敬拜卡里亚人的门(Men)神。关于此神,除了考古家所发掘的一些遗物外,所知无多。有些学者以为此神和阿拉伯人所敬的马纳特(Manat),或以赛亚书65:11所提的**天命**为一神。不过此说缺乏可靠的根据。首先在老底嘉开教的是保罗的徒弟以巴弗(歌罗西书2:1,4:12、13、16;使徒行传19:10)。14节约翰对耶稣的称呼,只有一部份引自1:5。约翰又以“阿们”一词加于耶稣,是愿表明耶稣是绝对的真理。“**在上帝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与歌罗西书1:15、18加于耶稣的称呼相似,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因为现在约翰既然给保罗的教会写信,便用保罗书信的说法,以打动读者的心(参阅歌罗西书4:16)。又由此可推知,约翰见过保罗的书信称耶稣为“**在上帝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因为他是万有的原由和终向,且是万有的元首和目的。15-17三节陈述老底嘉信友的状况。这状况正与士每拿的相反。士每拿教会虽在世人眼中是贫穷的,但在耶稣的眼中却是富有的;老底嘉教会虽然在世人眼中是富足的,但在耶稣的眼中却是“**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他们的状态正如那不冷不热的温泉的水,令人饮了作呕,为此耶稣厌恶,要把他们从口中吐出去。耶稣责斥的话固然严厉可怕,但这完全出于爱,愿意他们回头改过,再做圣洁羔羊的净配。为此叫他们从他那里买用火炼净的“黄金”,即爱德,为能在上帝前成为富足的;买“白衣”——表示洁净无罪,以遮盖自己的羞耻;买“眼药”——表示智慧,为能看清走向天堂的道路。以赛亚书55:1-5那段话实可作这节的注脚。先知说:“**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19-22四节可说是默中最能安慰人心的话;可见耶稣的责斥,正是爱情的凭据(1:15;箴言3:12;希伯来书12:5-11)。罪人面对这样大的爱情,应该及早悔改(马太福音4:17);这是耶稣所渴望的,因此他站在人的心门外,不住地敲;应声给耶稣开门的,耶稣便进到他心中,与他一同坐席,赏赐他各种恩赐。读者细想浪子回头的比喻(路加福音15:11-32),便可稍微了解耶稣的爱情是多么伟大。由此可见,耶稣给第七个教会所许的恩惠,就是他的爱。关于这点博须埃(Bossuet)说:“谁的心若经验过他与耶稣甘饴的合一,就让他来解释这句话的深意吧!”耶稣给悔改者所许的“爱”,不是等到世界穷尽后才赏赐,他在今世就已开始赏赐给人(约翰福音6:56,15:4、5、6,14:20;罗马书8章等)。原来那世末的恩许,是载于21节;战胜世界的耶稣(约翰福音16:33),在升天之日,便坐于天父的右边(以弗所书1:20)。信友们因为生活在耶稣内,到公审判之日,必要同耶稣一起坐在宝座上(马太福音19:28;路加福音22:29);并且可以说信友们已经开始与耶稣作王(以弗所书2:6;启示录20:4;约翰福音17:24),不过正式接受这王位,须要等到耶稣再来以后(21:5-8)。 ## 神学释义 读了二三两章这七封信后,我们可以看出,这七封信对于初兴教会的历史和教会学极有关系,今略分述于下: 亚细亚省教会的状况,虽有耶稣所指摘的许多毛病,但大致说还算相当好,只是初奉教时的热心,似乎有些冷淡了。 原来基督徒的生活是基于信、望、爱三德,尤其是基于爱德。耶稣所要求的爱应当产生应有的善行,并且这些善行还应一天一天地增加,直至在上帝前达到圆满的境界。一个教会如果缺少了爱德,纵然在外表上一切都顺利,但事实上已是死的教会;信友的信心应在明认耶稣圣名的事上,在恼恨异端,在为耶稣忍受迫害上表现出来;信友的盼望则是在于恒持耶稣坚忍的榜样和教训,坚心忍受一切,不怕牺牲性命。 耶稣对这些教会或赞美或责斥,或恩许或恐吓,目的是叫冷淡的人热心,昏睡的人醒起,义人更进于德。由此可知,无论教会的光景怎样,或冷淡,或有应指摘的毛病,但若听从耶稣的劝告,定能得到他的应许。 七教会的信友有不少是来自外教,但大多数似乎是由犹太教归化的,这样更容易明白为什么教会到处受犹太人的敌视,因为弟兄不睦,能使仇怨加深,此外,当时全圣教会由于信友拒绝崇拜凯撒为主,常在罗马帝国的普遍迫害之下,为此不仅七教会,即全教会亦需要新的鼓励,启示录一书即在此种情形下产生的。但为鼓励和安慰教会,没有比预言教会必胜,迫害教会的罗马帝国必亡,更快慰人心的;为此我们在本书注释内一再重复这项预言,目的是要读者更明白第一世纪末的信友对耶稣的再来存着怎样的思想。因为初期的信友,都在热烈期望着主从速来临。 然而,耶路撒冷已毁灭了,耶稣却没有来临。罗马帝国日后也要灭亡,后继者盛衰兴替,不知凡几之后,耶稣才要来临,因为由启示录全书,并由此七封信已知耶稣的再临期还是相当遥远;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每一封信结尾所给与信友的恩许,大都有待于主的再临,届时得以分沾耶稣再临时所有的光荣。为此,使徒时代的信友多以默想并渴望耶稣的再临并分沾他的光荣,督促自己前进,就如现代的信友多以默想死亡和审判来督促自己善度相似耶稣的生活一样。 如果我们要讨论一下2、3两章的神学,的确使我们惊奇在这七封信中已包括了全教会学的精髓。 虽说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七教会的七位使者是指圣统制度的主教,然而已显明了圣统制度的开端,因为耶稣藉了使徒约翰去劝勉、纠正、奖励、安慰自己的教会。但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初兴教会中的信友是怎样的良莠不齐,的确应验了耶稣所设的麦子和稗子的比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真理的完全胜利不能在今世实现,必须有待世界终穷之时。但为了使读者由这七封信中获取神益起见,今综合简论一下耶稣向教会,即向信友所要求的是什么,所责备的是什么,所恩许的是什么。首先向他们要求的是:悔改,爱德,即因善工不断增长的爱德,恼恨异端,全心依靠耶稣,不畏时艰,忠信到死,遵守诫命,儆醒,坚忍,为弟兄服务,诚心期望永远的光荣。 所责备他们的是:放弃了先前的爱心,容忍了邪道,品行放肆,假善,冷淡,灵魂赤贫可怜。叫人获得生命,且叫人更丰富地获得生命的那一位,恩威并用,希望信友改恶迁善,劝他们悔改,热心行爱德的善工。 至于耶稣再三所强调的各种应许可以归纳为一个最大的恩许,即与耶稣一起享荣耀和胜利。但由此决不能断定耶稣所许与信友的只是狭义的末世幸福;反之,人现在活着的时候,已得到了末世幸福的凭据和开端,因为圣教会虽旅居于世,已生活在末世,在这涕泣之谷内已向天乡迈进,因为上帝已将天乡许给了教会。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楚的指出,在这七封信内耶稣以各种象征所应许的幸福:如生命树,生命的花冠,隐藏的玛纳,新名,白衣,上帝圣殿的柱子,晨星,写于生命册上,上帝的、教会的、基督的三个名号等,实是永生的开端,因为其中有些象征直接是指示基督自己,他藉着圣事和圣灵把自己赐给信友,使他们与自己结成一个妙身。与基督结合即是永生的开端,永生的保证。 细读了启示录前三章,真可使我们确信约翰两次所重复的真理:即“耶稣爱我们”(1:5,2:9,参见20:2),且应把这真理深深印在我们心中。这句正好像是他在福音中所说“**上帝爱世人**”一语的回声(约翰福音3:16)。凡遵守十诫,忠信到死,并以圆满的爱报答耶稣爱情的人,才是真正的“得胜者”。约翰在启示录中特称信友为“见证”和“得胜者”,正是因为他们应与那为真理作证至死,且得胜死亡坐于天父之右的耶稣相似的原故。
niefanchen1890
2025年6月27日 10:53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Word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