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概览
旧约
創世記
创世记 第1章 概览
创世记 第2章 概览
创世记 第3章 概览
创世记 第4章 概览
创世记 第5章 概览
创世记 第6章 概览
创世记 第7章 概览
创世记 第8章 概览
创世记 第9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1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1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2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3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4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5章 概览
创世记 第16章 概览
次经
新约
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 第1章 概览
马太福音 第2章 概览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罗马书 第1章 概览
罗马书 第2章 概览
罗马书 第3章 概览
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书
彼得前书
彼得后书
约翰一书
约翰二书
约翰三书
犹大书
启示录
启示录 第1章 概览
启示录 第2章 概览
启示录 第3章 概览
启示录 第4章 概览
启示录 第5章 概览
启示录 第6章 概览
本文档使用「觅思文档专业版」发布
-
+
首页
启示录 第2章 概览
二、三两章是耶稣托约翰给亚细亚省七教会所写的七封书信。书信的内容,不外是耶稣吩咐约翰所写的:“**要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的确,这些信披露了七教会“**现在的**”情况,但其中也含有末世论的成分。自然这七封信如同保罗书信及使徒行传都是初兴教会历史极宝贵的材料。所说“历史的材料”,因为作者把他所知道的各教会的具体情况,优劣的成绩,所受的困苦艰难,以及那些不足为后世取法的事迹都公诸于世。但读者切不可认为耶稣的称赞嘉奖和责备只是针对那时的七个教会,而也是向万世万代的圣教会所发的。七信中显著的目的,是劝勉信友们或是在当时,或是在将来遭遇的困苦艰难中,都要忠信,坚忍到底,在这七封信内,可说已表明了启示录全书的要义:即上帝的城与撒但的城的对峙。这七封信的结构大致相同:先标出教会的名字,以后即引用前章耶稣的一个与该地的情形暗合的名号。在信的正文中指出该教会可称许与可责备的地方,末后以一适当的警告和应许作结。此外还有两件值得注意的事:(a)在前三封信末,“**凡有耳的……**”一句置于“**得胜的,我……**”之前;但后四封此二语的次序,恰巧相反。这种次序的倒置,不能是出于偶然,想必是作者特意把表示“圆满”成数的“七”字分作“三”与“四”,与其他处把“七”字分为“四”与“三”一样。(b)每封信首耶稣的名号,常与信尾的应许相呼应。这些应许,已暗示本书末后几章内,耶稣对胜利者所有的应许。 ## 给以弗所教会的信 - **2:1**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颗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样说: - **2:2**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容忍恶人。你也曾察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 - **2:3** 你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而不困倦。 - **2:4**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抛弃了。 - **2:5** 所以你要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且要悔改,做起初所做的工作。你若不悔改,我要到你那里去,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 **2:6**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派的行为,这种行为也是我所恨恶的。 - **2:7** 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我必将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B50838;">上图:罗马时代的以弗所大剧场遗址,可以容纳24,000人。至今仍可使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B50838;">上图:亚底米神庙位于今天土耳其的以弗所,供奉女神亚底米,亦称黛安娜,是生育与丰收之神,远至亚细亚一带人士都来朝拜,是基督教兴起之前最普遍的民间信仰。神庙长130米,宽70米,有126根高18米大理石柱,由吕底亚王国的克罗索斯开始建造,历经120年,完成于主前550年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国,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p> 关于以弗所城教会的创立和发展,已载于使徒行传19、20两章。从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尤其是以弗所书、提摩太前后书三书中我们知道本处教会在保罗时代已经非常发达,不愧为亚细亚议院省的省会。自从约翰于公元70年左右来到此城后。传教约三十年之久,自然教会更形发达;在第一世纪末,该处已成为亚细亚各教会之首。约翰写本书时,谁是该教会的“使者”——主教,不得确知。虽然有些传说说是保罗的爱徒提摩太,但也没有可靠的文献为据。“**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一名号,是引自1:13、16两节。这种称呼暗示耶稣是圣教会的新郎,他有治理全教会的大权;以弗所教会在亚细亚教会中既享有最高的荣誉,更应谦虚服从耶稣(1)。永不能错的审判主,揭示了这教会的优点与缺点;优点是:该教会虽处于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忠信于主;不但未信从假使徒的宣讲,而且还考验出他们是撒谎的人。就如旧约时代出现过不少的假先知,在新约时代也出现了一些假使徒(约翰一书2:18-28,3:7,4:1-6;约翰二书7-11;加拉太书1:6-10,5:7-12等)。这些外披羊皮,内藏狼心,冒充先知与使徒的人来到以弗所教会时,教会当局按保罗所定的规矩即刻由他们所讲的道理考验出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些冒牌的使徒似乎是6节所记的尼哥拉党(参阅本书后的附注)。以弗所教会谨遵吾主的教训,对于教外人或犹太人加给的迫害,都能甘心忍受;然而对于假使徒们加于信德的污秽,却不能容忍:这就是她的功劳,也是耶稣嘉奖她的原故(2、3)。虽然如此,但耶稣对她还有一件不满意的事,就是她“**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这爱德特指耶稣爱人的新命令(约翰福音13:34;约翰一书2:7、8;约翰二书5)。原来爱上帝不难,只要有信心,这命令就容易遵守;但爱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且爱人要如同爱自己一样,甚至爱人要如同耶稣一样不惜牺牲性命,那就更难了(约翰福音15:12、13);这道理原是圣教会的妙理。但还有一个嫉恶如仇的道理,是现代人所漠视的,即恼恨异端邪说的心。耶稣称赞以弗所教会,是因他们恼恨了他所恼恨的尼哥拉党人的行为。可是应当注意的是:应恼恨的是异端,而不是迷于异端的人,正如圣奥斯定所说的那句名言:“应扑灭错误,而爱慕错误者”。随后耶稣劝勉以弗所信友必须悔改,恢复昔日的善行,不然,便把她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对这句话的解释,学者们的意见不一:有的说耶稣警告以弗所教会,要减少赐她的恩宠,不再像先前那样丰富了;有的说福音的真光要离开她;有的说她要失掉现在所有的光荣地位;以上诸说都有著名的学者拥护,所以不敢断定孰是孰非,但此处耶稣的话既然以爱德立论,那么,本句话的意思似乎是:如果一个教会失掉了爱德,便要趋于灭亡(参阅哥林多前书13章)。“**凡有耳的,就应当听**”,此语是引人特别注意的说法(参见马太福音11:15,13:9、43;马可福音4:9、23,7:16;路加福音8:8,14:35)。“圣灵”按吾主耶稣的话是“真理的圣灵”,他要教训基督徒一切,使他们想起耶稣所说的一切(约翰福音14:17、25、26等和启示录1:4:“七灵”并注)。信友若不听从圣灵,不受圣灵引导,便不是属于基督的人(罗8:9)。凡听从圣灵,受圣灵引导的,便是胜利者(约翰福音16:33;约翰一书2:13,4:4,5:4-12)。耶稣赐给胜利者的赏赐,是在上帝的乐园中吃生命树的果实。此处无疑是暗示创世纪2:9,3:22、24怡园中的生命树。约翰在本书21:7,22:2两处也讲解了生命树的深意:耶稣赐给胜利者的赏赐,就是在天父家里的永生。但为基督徒现世的生命就是基督(腓立比书1:21)。在基督内生活,就是永生的开端;因此耶稣给胜利者的赏赐,不但是指后世的永生,而且也是指人在悔改以后所领受的恩宠。这恩宠即在于“生活在基督里”,拥有基督的圣灵。有些学者以为乐园生命树的果子,是指常存于圣教会中的耶稣圣体:这解释也合乎本书所有象征的意义和神学。 - **2:8**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了的这样说: - **2:9** 我知道你的患难和贫穷—其实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的所说毁谤的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而是撒但会堂的人。 - **2:10** 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看哪!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使你们受考验,你们要遭受苦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 **2:11** 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B50838;">上图:第二世纪士每拿公众市场的石拱遗址,该市场有三层,市场内有泉水池。</p> 士每拿城大约创建于公元前一千多年。按民间的传说,此地是大诗人荷马的故乡。这城因天然的形势和商业的繁盛,新约时代,在亚细亚省中仅次于以弗所。厄略(Aelius Aristides)称士每拿为亚细亚的光荣。公元前195年在城中给罗马女神修建了一座庙宇,公元26年又给提庇留皇帝、莉薇娅王太后和参议院修建了另一座庙宇。这座迷信的古城何时接受了福音,是谁在那里宣讲了福音,不得而知;有些学者认为是保罗使徒,或是保罗的一位徒弟。使徒行传19:10记载:“**一切住在亚细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腊人,都听见主的道**”,根据这个记载,保罗或他的徒弟在该城宣讲了福音一说,是极可能的。犹太人在塞琉古朝代时已侨迁于此,他们在约翰和他的门徒坡旅甲时,不断地憎恨基督徒。士每拿的“使者”是否指坡旅甲主教,不能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此时已在该城受洗奉教,因为当圣人于155年致命时,向那劝他背教的人说:“我事奉主耶稣已八十六年。”由他这句话推知他于公元69年已奉了教。“**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这一称谓是引自1:17;这称呼很适合这个殉道的教会,因为耶稣给他们预言了他们所要受的迫害,如果他们知道耶稣是元始,是终末,是死而复生的,对所要受的苦难就不必怕了(8)。该教会的现况,在9节内描写得相当清楚:信友们大都生活在贫苦中,也许他们的财产被人抢去(希伯来书10:34)。他们住在这富庶的城中,不但一贫如洗,并且还不时遭受犹太人的毁谤;然而他们在审判人类的上帝前却有真正的财富(路加福音12:21;哥林多后书6:10;提摩太前书6:18;雅各书2:15等处),是真正的上帝的选民,真的以色列(罗马书2:28,9:6;哥林多前书10:18);反之那些毁谤他们的犹太人,无论如何自夸为上帝的选民,自认为以色列,已是被上帝舍弃的人,已成为撒但的会众(约翰福音8:44)。耶稣预言士每拿教会要遭受的迫害,表面上似乎是由人而来,事实上却是出于魔鬼(11:7-12,13等)。然而魔鬼疯狂的行动,却处处受到上帝的辖制。只能作上帝许他作的事。引导人类历史的耶稣预言这迫害只是暂时的,——“十日”,即很短的时期,——也只是一种试探(马太福音5:10-12)。在这迫害之中信友们果能忠信至死,耶稣必要把永生的华冠赐给他们(哥林多前书9:25;雅各书1:12)。耶稣许给胜利者的是:“**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就如有第一次复活与第二次复活,同样也有第一次死亡与第二次死亡。第一次死亡,是指人因犯大罪灵魂上的死亡;第一次复活,是指人因获得罪赦重新得到圣宠,而又生活于基督内;那么第二次死亡,即是指地狱的永罚;第二次复活,是指天堂的永福。关于第二次死亡的意义。 ## 给别迦摩教会的信 - **2:12**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两刃利剑的这样说: - **2:13** 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在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否认对我的信仰。 - **2:14** 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唆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使他们吃祭过偶像之物,并且犯淫乱。 - **2:15** 同样,你那里也有人服从了尼哥拉派的教训。 - **2:16** 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很快就到你那里来,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 **2:17** 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的名字,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认识。’”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B50838;">上图:别迦摩宙斯庙的大祭坛。别迦摩仿照雅典卫城建造了卫城。19世纪末,考古学家在别迦摩卫城挖出许多大理石遗迹,搬运到柏林复原成宏伟的宙斯庙,专门建立了Pergamonmuseum博物馆来保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B50838;">上图:别迦摩敬拜罗马皇帝图拉真(主后98-117年在位)的神庙遗址。</p> 别迦摩城是阿塔路王朝的首都,直到公元前133年阿塔路三世(Attalus Ⅲ)驾崩时,立遗嘱将自己的国家交于罗马人管辖,罗马人便名正言顺地进军亚细亚,立别迦摩为罗马所派总督的驻节地。因此有些权威学者认为连在新约时代亚细亚的省会仍在别迦摩,而不在以弗所。这主张未免过于肯定。这座城其时固然在亚细亚与以弗所和士每拿二城齐名,且在同时的文献中别迦摩城有时似乎被誉为亚细亚的首城,然而这些称誉之词,与其说是由于政治的关系,无宁说是由于宗教的关系。因为该城在公元前29年建筑了一座罗马女神庙,同时也建筑了一座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庙;此后还陆续建筑了不少神庙,如雅典娜(*智慧与战争女神*)、俄倪索斯(*葡萄藤、酒、植物、生育之神、节日仪式狂欢、宗教狂热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医药之神、治愈之神、复兴之神和医生之神*)等。另外有座“救人之神”的则乌斯大庙;则宙斯大庙(*天空与闪电之神*)的祭坛造得十分艺术,不亚于以弗所的亚底米女神大庙的祭坛,因此吸引了不少的善男信女来拜神祈福。本处所说“撒但的宝座”,有些学者以为是指阿斯克勒庇俄斯庙的神坛,有的以为是指宙斯的神坛,但大多数的学者以为是通指城内崇拜各种偶像的庙宇,大概以此说为是。在这“多神教的堡垒”城中,圣教会坚持了自己的信仰,从未背弃耶稣的名字。此处暗示本城的外教人似乎早已迫害了基督徒,也许外教人迫使基督徒称罗马皇帝为“主”,但他们却不肯,因为他们全信圣保罗的那端大道理:“**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然而我们只有一位 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藉着他有的;我们也是藉着他有的**。”(哥林多前书8:5、6)。信友为坚持这种信仰,坚决否认罗马皇帝为“主”,忠心只承认耶稣基督是“主”,安提帕便为此作了耶稣“**忠心的见证**”,即为耶稣而舍生致命。“**见证**”虽然在日后的文献中,不一定是指殉道者,可是在启示录内常是指殉道者(参阅1:5,3:14,11:3,17:6)。洗者约翰与司提反(使徒行传22:20)就作了这样的“见证”;且按约翰的神学观点来说,耶稣自己首先殉道者,因为他给天父的真理作证,不惜一死(约翰福音3:11,5:31-37,18:37)。至于安提帕是不是本城的首任主教,我们不得确知,但我们可说他是亚细亚教会首先的殉道者,就如圣司提反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首先殉道者一样。约翰为了增加信友的热心,用“**两刃的利剑**”(参阅1:16)来称呼耶稣,因为“**两刃的利剑**”是指那不可抵抗,始终获胜的上帝的话(以赛亚书49:2;所罗门智训18:16;启示录19:15),此处便是指那必获胜利的耶稣的福音。所以这句话好像是告诉本城的信友:你们不要害怕,主耶稣的话,必要全部实行(12、13)。“**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耶稣用这话责备别迦摩教会,因为她容忍了一些自欺欺人的放荡之徒,这般人可能即是尼哥拉党的同路人(6、15二节)。作者把他们与旧约时代的巴兰相比(民数记22:1-25:18,31:16;彼得后书2:15;犹大书11);巴兰这人虽然先前祝福了以色列民,但他后来受了摩押王巴勒的贿赂,给巴勒出了陷害以色列民的美人计,就是叫巴勒派摩押的女人去引诱以色列行邪淫:这样上主必要离弃以色列,摩押人便很容易战胜他们。对于巴兰的恶计,犹太文士约瑟夫、斐洛都有详细的记述。当时在别迦摩教会中也有些信友走着巴兰的路线,说基督徒在某些事上能与世俗妥协,如信友吃祭肉并没有什么妨碍,因为信友既得了福音的自由,为什么还在吃祭肉上约束自己呢?“**奸淫**”一词在旧约中虽屡次指以色列背弃上帝盟约的事,在此也许有这意义,但谁也不能否认此处有“**奸淫**”一词的本意,因为按那时的史料,在庙中吃祭肉和行邪淫几乎是分不开的事。关于这些异端,参看本章后附注。“**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是说若这些罪人不回头改过,耶稣就要降罚他们。然而耶稣要赐给那些胜利者“**隐藏的吗哪**”和“**新名**”;约翰由巴兰的事联想到旷野的教会所吃的吗哪。吗哪是圣体的预像,圣宠神粮又是永生的预先享受;那么,耶稣给胜利者的恩宠,在今世是圣体神粮,在来世就是永生(约翰福音6:26-59);白石上刻的“新名”(以赛亚书65:15),是指恩典不断的增加,或更好说,是指耶稣复活后所得的新名(斐2:9、10)。在世上获胜的信友必要享受第二次的复活与复活后的永福。那块白石究竟指的什么,到现在尚无圆满的解答。比较可取的意见,是说一种准入天堂的印章。每位胜利者的新名各不相同,是按各人的功劳大小有所区别(2:23,20:12,22:12),就是说,人在世时得的恩宠不同,如此在来世得的光荣也各异(哥林多前书15:41)。胜利者不但指那些殉道者,也指那些悔改归正,或遵守上帝和耶稣诫命的人(3:10,16:15,22:7)。 ## 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 - **2:18** “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说:‘上帝的儿子,那位眼睛如火焰、双脚像发亮的铜的这样说: - **2:19** 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 **2:20**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忍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唆我的仆人,引诱他们犯淫乱,吃祭过偶像之物。 - **2:21** 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她却不肯悔改她的淫行。 - **2:22** 看吧,我要使她病倒在床上。那些与她犯奸淫的人若不悔改他们的行为,我也要使他们同受大患难。 - **2:23** 我又要杀死她的儿女,众教会就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我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各人。 - **2:24** 至于你们其余的推雅推喇人,就是一切不随从这教训,不明白他们所谓撒但深奥之理的人,我告诉你们,我不会再把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 - **2:25** 你们只要持守那已经有的,直到我来。 - **2:26** 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 - **2:27** 他必用铁杖管辖他们,如同打碎陶器, - **2:28** 像我也从我父领受了权柄一样。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 **2:29** 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B50838;">上图:推雅推喇遗迹。</p> 推雅推喇不是以艺术,而是以工商业著称的古城。此城于公元前四世纪由塞琉古一世(Seleucus I)所建立。从使徒行传16:14和其他文献,并从数百个出土的刻文得知:直到公元初世纪该城中的各等工人,如制麦面、染布、硝皮、陶器、纺织、马具、冶金等工人,组织了各种工团。这些工团都离不开宗教的色彩,每到某一工团的节日,某团的工人必往本团的神庙去祭神,然后分享祭物。该城的人特别敬拜宙斯的儿子阿波罗(Apollo Tyramnois)和阿耳忒弥斯女神;此外还有一座东方息彼拉的庙宇(Sanctuarium Sybillae Orientalis)。基督徒生活在这样的气氛中,仍能保持纯洁的信仰,且行爱人的善工,坚忍困苦,为病弱的弟兄服务,并且还日进于德,这实在是该城信友值得耶稣称赞的地方。约翰由1:14选择了对耶稣的这一称呼实在合乎本城的情形:“**那眼目如火焰**”,是说耶稣看透耶洗别暗中所行的淫行和撒但的阴谋狡计;“**脚像光明铜**”,是说耶稣必要踏碎各种恶事;“上帝之子”是耶稣最威严的名号(1:6,2:28,3:5、21,14:1)。此名直接反对推雅推喇人所恭敬的宙斯的儿子阿波罗(18、19)。本城信友的生活虽然大致够水准,但有一件令耶稣责斥的事,即教会的“使者”容忍了一位名叫耶洗别的女人引诱信友去行邪淫。耶洗别一名似乎是个有寓意的名字,大概有个放荡的女人与旧约中的耶洗别(列王纪上16:29-22:40)相似,引诱上帝的仆人离弃了正道。这女人是谁?因为有些古抄卷在20节有“你的”一词而读作:“**自称是先知的你的妇人耶洗别**”,于是便有些学者认为耶洗别是推雅推喇城主教的妻子。但除了经学者赞(Zahn)以外,大都以为“你的”二字是抄书者插入的。大约此处是以迷惑人行淫的妇女耶洗别,因她的作风与属于尼哥拉党的人效法巴兰的作风相似,便以她作为这一党的妇女代表(参阅本章后的附注)。耶稣原来已藉约翰警告了耶洗别,并容她有悔改的时间。但她竟执迷不悟,耶稣迫于无奈,遂决意惩罚她。这个惩罚似乎是用了摩西的报复法(Lex talionis):由于耶洗别躺卧在庙中的床上,在榻上荒淫宴饮,所以耶稣要罚她卧病于床(诗篇41:4;出埃及记21:18)。那些与她行淫犯罪的人若不悔改,耶稣也要惩罚他们,让他们“**同受大患难**”。“**她的党类**”也许仍指那些与她犯罪的人,此处更具体地提出他们所要受的罚是凄惨的死亡(列王纪上21:20-22;列王纪下10:7)。各教会一见到耶稣如此罚了耶洗别和与她犯罪的人,就都明认他是“**察看人肺腑心肠的**”(耶利米书11:20,17:10;箴24:12),是按照各人的行为施以赏罚的主。圣保罗说:“**不要自欺, 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拉太书6:7)。这句话实在可作本节(23)最好的注解;“**至于你们推雅推喇其余的人**”是指那些没有顺从耶洗别教训的信友。耶稣称她的教训为“**撒但深奥之理**”,即谓那顺从她教训的人,视她的教训为奥义,但耶稣却名之为“**撒但深奥之理**”。对那些不顺从耶洗别的人,耶稣不再把别的重担加在他们身上,只要他们持守使徒的传统。“**不将别的担子**”一语,即是暗示耶路撒冷大会议的谕文(使徒行传15:28),因为使徒们所规定的,就是圣灵所启示的,所以耶稣劝他们不该再寻求什么新的道理和法律,应当持守所有使徒的教导。全如保罗给提摩太(提摩太前书6:20)所说的:“**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直等到我来**”一语不是指世界末日耶稣的来临,也不是指各人死亡的时候,而是指22、23两节中耶稣所说要来惩罚那放荡者的时候。26-29一段是耶稣的应许,耶稣许给“**得胜的**”恩惠有两样:一是分享耶稣的王位,分享“**权柄制伏列国**”。约翰引用了诗篇2:8来证明这一恩许(参阅马太福音19:28;哥林多前书6:2),以后他在20:4,22:5对这一地位尚有详细的讲明。第二是获得“**晨星**”;关于这个恩赐,学者的解释不一,最可取的解释,是指占有耶稣,与他密切结合,与他心心相印。因为古人对晨星特别惊奇,东方破晓以后,它仍在天上辉耀,因此常用此星象征世界上的伟人(以赛亚书14:12;便西拉智训50:6)。那么自称为“世界之光”的耶稣(约翰福音8:12,12:46),现在以“晨星”来象征自己有什么不可呢(22:16)?忠诚的信友越与耶稣结合,越能分占耶稣晨星之光。但信友与耶稣之间的不同处是:耶稣是光的本体,信友只是蒙受光的照耀而已。 ## 附注 尼哥拉党的谬论 关于尼哥拉党的来历、学说和礼仪,我们所知道的,仅是启示录的零星记载。最古的几位教父,如圣爱任纽和亚历山大的革利免所知道的,也似乎仅此而已。不过二位教父因默示录以尼哥拉党的学说为“**撒但深奥之理**”,便把同时的诺斯底派,认为可能是由尼哥拉派而来,或者与尼哥拉派有关。稍后的教父,如特土良、希坡律陀、伊比凡尼奧斯(Epiphanius)、奥多勒(Theodoret)、耶柔米、約翰·卡西安等因受爱任纽与歌里面二人的影响,也都把尼哥拉、诺斯底两派的学说混为一谈。本篇关于尼哥拉党所论的,只就事论事,至于后来的作者和现代批评家关于尼哥拉一派所有的议论,一概略而不谈。尼哥拉党的始祖,不一定是安提阿人尼哥拉,即使徒所立的七执事之一(使徒行传6:5);有些学者认为此人创立尼哥拉一党的原因,是因为他是归依犹太教的人,又因此党的学说与从犹太教来的诺斯底主义,有相似的地方,因而以他为始祖,本书所记的尼哥拉一党谬说与歌罗西书及普通书信所斥的谬说似有相似之处。不过,如果说尼哥拉一党的始祖是七位执事中的尼哥拉,却没有可靠的历史证据。假使一定要指出一位历史上的人物,那么,似乎还是多洛忒(Dorotheus)的意见,较为可取;他说此党始于术士西门(Simonmagus)的一位徒弟。今问,为什么把这个党人称为“尼哥拉党”呢?十八世纪初的学者雅奴斯(Janus)、豪曼(Heumann)等人以为尼哥拉的希腊语名字是“得胜民族”的意思,与巴兰的希伯来语名字“吞灭民族”的意思相同,因此教会便用流行的希腊文称此党的始祖为尼哥拉,用希伯来文称他为巴兰,此二名虽不同,但所指的却是同一个人,因为他所散布的谬理“吞灭”或“战胜”了人民的纯正信仰。雅奴斯的解说未免过于牵强,因为按此二名字的语意和民间的用法,难以证明含有“吞灭民族”或“得胜民族”的意思。因此我们仍以多洛忒认为尼哥拉是西满术士的徒弟的意见较为可取。关于尼哥拉党的派别和谬说,现代的学者,大都以为是指启示录2、3两章所记的尼哥拉党,巴兰的教训,耶洗别等的谬说,并且2:2所记的假使徒也属于这一党。他们的“行为”和“教训”都为耶稣所深恶痛绝。所说的“行为”是道德的堕落,是放肆的淫行。这也许是由于曲解保罗让信友可吃祭肉一事而来(哥林多前书10:18-21),因而任意参加神庙中所举行的宴会,并且也很可能因为他们都是属于工人阶级,加入了各种工会,摆脱不了以前的佳节宴会,所以为了使自己的良心平安,便请教那些假使徒,假使徒就给他们讲了那些所谓的“**撒但深奥之理**”(2:24)。在庙中所能犯的罪,就是宴饮纵欲:吃祭肉自然表示敬拜偶像,所以等于背弃了上帝,旧约中通常把背弃上帝,或敬拜偶像称为“奸淫”或“行淫”。启示录2、3两章的“奸淫”或“行淫”是指背弃上帝而随从偶像呢,还是指放纵肉情?从历史上可知那时在神庙中所举行的宴会,多免不了淫乱,因此这两章内的“奸淫”或“行淫”,应就字面来讲,是指淫行。关于尼哥拉党的“学说”,既然称为“**撒但深奥之理**”,圣爱任纽又认为他们的学说与诺斯底主义相似;那么,具体地说,他们的学说就是保罗在歌罗西书及普通书信中所攻击的谬理进一步的异端。
niefanchen1890
2025年6月27日 10:53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Word文件
PDF文档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
有效期